侯自強:從CCBN看三網融合和互聯網電視
CCBN的主題是“推進三網融合,共創廣電未來”?v觀展會內容及各項活動以及近來廣電在三網融合方面的部署,不難看出目前廣電主要在做兩件事:一是建IPTV的集成播控平臺,二是發展NGB,基于NGB創建國家有線網絡公司。實際上這么做可能不是在推進三網融合而是在將三網融合引入歧途。
目前各地三網融合試點陷于停滯狀態,有人說是“迷失方向”。廣電專注于建立集成播控平臺,電信則“不跟你玩了”全力發展光纖到戶。
在去年國務院抓三網融合之前,廣電一心一意發展NGB建專網并不急于三網融合。開展三網融合試點后,廣電一方面致力于發展集成播控平臺,另外一方面在三網融合的旗號下大力發展NGB建立專網為此籌備成立國家有線網絡公司。而實際上廣電自己建專網就不存在廣電與電信雙方市場準入問題,也不需要國務院來出面協調,搞城市三網融合試點。
建立國家網絡公司,發展NGB建設可管可控的廣電專網的理由是保證播出安全、文化安全。而此前廣電總局在為中國網絡電視臺等頒發互聯網電視臺牌照之前就對他們的集成播控平臺的安全性進行了驗收,確認符合安全播出要求。既然在公共互聯網上播出的互聯網電視的安全性已經被確認有保證,為什么在互聯網電視、網絡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的今天要逆趨勢而行建自己的專網呢;{稅人2000億元建NGB專網,而用戶不買帳怎么辦?!田進副局長在模式報告中指出“在推進三網融合中,要堅持服從國家利益、服從人民利益,尊重科學規律。”目前的做法即不尊重科學規律也不符合國家人民的利益,應該重新審視。
互聯網電視是OTT業務,與寬帶網絡運營商無關,因此不存在準入問題,在三網融合試點文件中對互聯網電視只字未提。但從廣義的業務融合的觀點這也屬于三網融合的范疇。對于以電腦為終端的網絡視頻,廣電總局采用分級管理頒發了近600張許可證,其中近一半發給民營商業網站。即保證了播出安全文化安全,也促進了網絡視頻的繁榮發展。但對于互聯網電視和手機網絡電視則采用更嚴格的管理,只為央視等電視臺發了7張牌照(其中三張待發)。得到牌照的中國網絡電視臺等紛紛在展出了各自的播控平臺,演示互聯網電視的豐富的功能。
受制于各種因素,目前互聯網電視機為終端的互聯網電視業務尚未大規模展開。智能手機的互聯網電視業務在我國已經蓬勃展開。目前使用智能手機通過下載安裝客戶端軟件可以收看數百套電視節目。iPhone和iPad 的大量涌現更促進了這一進程,今天幾乎所有的視頻網站從和CNTV等網絡電視臺都開發了用于iPhone和iPad的客戶端軟件,可以從蘋果應用商店中下載。目前很多人在用iPad看電視。還有一些視頻門戶客戶端軟件,如視頻中國,安裝一個客戶端軟件通過該門戶可以收看上百套電視節目。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也都有自己的門戶。有收費的有免費的,也有內容收費流量免費的。這種視頻門戶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是集成播控平臺,使用的只是互聯網視頻牌照。而目前擁有手機電視牌照的集成播控平臺還沒有在網上發揮作用。今后手機電視牌照的制度的執行將面臨這種既成事實的挑戰。這對今后互聯網電視牌照的執行也將產生影響。如此嚴格的互聯網電視牌照發放方法,從保護主流媒體給一段適應時間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長期執行是不可能的。手機互聯網的開放模式已經是大勢所趨。開放的客戶端(桌門)應用模式成為主流,也不排除下一代瀏覽器支持的Web應用模式(這是Google TV支持的)。
在用戶體驗方面,手機電視和互聯網電視非常相似,今天手機電視大規模普及的經驗可供發展互聯網電視借鑒。Pad電視距離互聯網電視只有一步之遙;ヂ摼W電視機制造商看到這一趨勢,提出了智能電視機的概念。此前互聯網電視機制造商只能從一家有牌照的網絡電視臺獲得客戶端軟件安裝的計算機中,受制于網絡電視臺,英雄無用武之地。電視機廠商吸取智能手機的經驗,在電視機中預置應用客戶端軟件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為此一些廠商聯合成立歡網提供應用服務。而TCL則在展會期間分布了采用安卓操作系統的“超級智能電視機”,可以方便地從安卓應用商店下載應用軟件。比歡網的專門平臺更開放,高效,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問題是這種能夠自由下載安裝客戶端的系統能否為總局的39號令所容。解決方法可能是現在加一些限制。(責任編輯:融合網)